用90对多态性SSR引物评价了山西省不同地理来源的72份花生地方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90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317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3.5222个;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化幅度0.1823~0.7711,平均0.4537;多态信息含量指数变异范围0.3283~0.7378,平均0.4047;Shannon’s信息指数变异范围0.1657~1确认细节.6734,平均0.8092。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2份种质资源可分为三大类群,类群Ⅰ以多粒型为主,类群Ⅱ以普通型为主,类群Ⅲ以珍珠豆型为主,聚类结果与花生的植物学分类基本一致。进一步对不同类型种质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珍珠豆型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其次是多粒型,普通型最小。该结果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山西省花生地方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花生优异Compound C种质发掘及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以低亚麻酸材料FA10为父本,分别与中豆32和中豆43杂交得到两个F2分离群体。采用气相色谱法对两个群体进行脂肪酸含量测定,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群体基因型分析,开展不同群体中大豆脂肪酸组分QTL定位研究。采用区间作图法,在两个群体分别定位到39个和18个与脂肪酸组分相关的QTL。将定位的Q临床试验TL与前人报道的脂肪酸组分QTL进行比较发现,有40个QTL与前人报道的QTL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标记或标记区间;比较本研究两个群体的定位结果发现,4对与亚麻酸含量相关的QTL既与前人定位结果一致,又在两个群体中被重复检测到。这些稳定检测到的脂肪酸组分QTL对于大豆脂肪酸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PEG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E3连接酶GmPLR-2基因在大豆根茎叶中呈上调表达,推测其可能参与大豆抗旱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