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总结了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实验教学内容、教学举措、考核评价体系及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教改实践探索。
课程建设的核心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从建设”五个一流”的课程为出发点,针对信息网络时代的需求,以本校自身的基础为立足点,探索建设《医学微生物学》精品课程的模式特色。本文着重介绍了陕西中医药大学病原微生物及检验学教或研室在长期的实践及近段时期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积极探索中,通过创建精品课程,努力营造出自身鲜明的特色。
对新见的金叶女贞Ligustrum×vicaryi棒孢叶斑病病原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进行形态学、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分子系统发育研究,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控提供理论AZD6738购买基础。对病叶进行保湿培养,观察病原菌孢子形态和大小;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温度、 pH值、光照及碳氮源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方法测定其对不同寄主致病性;将病原菌的rDNA-ITS,β-tubulin基因和ef-1α基因扩增测序后,在GenBank进行序列比对,用MEGA软件进行系统发育时间进化分析,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 多主棒孢在自然发病叶片上形成的分生孢子比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的分生孢子具有更多的隔膜且更长。多主棒孢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5℃不能生长;多主棒孢在pH值为4~11时都能生长,适宜生长的pH值为6~8;光暗交替(12 h光照/12 h黑暗)有利于菌丝生长。多主棒孢能够利用多种碳氮源,对麦芽糖利用率最高,蛋白胨和酵母膏是最适合的氮源。